2006/10/13

有點意外的 kit lens

這張照片是 SONY α100 所附的 kit lens 拍的,坦白說,看到這張照片時,我有點意外。以畫質來說,這張照片並不是很好,整張照片的調性感覺上有點軟,不是很紮實;可是另我蠻訝異的是當我拿著 kit lens 和太陽直接對打時,感覺上這顆鏡頭對耀光的抑制,處理的還不錯。樹幹的細節也還可以,沒有完全黑成一片而表現不出來。

當然有可能是因為拍攝的時間比較早(早上六點半左右拍的),太陽還不是很毒。不過無論如何,以 kit lens 來說,應該算是蠻有誠意的了。

Michael

ps. 16-80 菜頭鏡,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來啊! :(

9 則留言:

Edward Lin 提到...

調性有點軟拿來拍麻豆也不錯,可以掩蓋一些臉部的小缺點.攝影有時候很奇怪,買了一個銳利的鏡頭,再買一片柔焦鏡來柔化主題,真是矛盾.

不過現在用數位可以省下柔焦鏡的錢倒是真的.

這張照片有點小,細節實在看不出來.

另外一個矛盾點就是光斑,有時候逆光的光斑反而能營造另外一種氣氛.就像卡通動畫片,還會刻意畫上光斑,來營造氣氛.甚至光斑還不是圓形的喔,還看得出光圈形狀呢.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攝影本來就是主觀的藝術,當你是大師時,無論如何拍,都是有意境的。:)

所以我一直覺得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完美的器材,重點是去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。不過有多少人能跳出來呢?即使我在這裡發表這樣的想法,可是我自己也買了好幾顆鏡頭,不是嗎?

Michael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下次有機會時,再把原圖給你鑑定一番。

Michael

Edward Lin 提到...

回應一下我的看法.

在這麼多鏡頭的performance data當中,我最不在乎光斑.第一因為碰到的機會不多.第二是即使逆光,也必須快拍到太陽時光斑才會跑出來.況且我還覺得光斑很美.

其次是變形和邊緣失光.這些我都不怎麼在乎.除非是專業的建築攝影師,否則變形影響都不大.至於失光,也都出現在邊角.拿失光嚴重的鏡頭拍風景,藍天還有漸層的效果呢.

我比較在乎是顏色的表現和解析度.以解析度來說,現在的鏡頭只要不是太便宜的,其實都OK,差異有限,尤其如果不印出大照片,細節的描寫都還不錯.當然有些超便宜的芭樂鏡例外.

至於顏色的表現,我承認,我是中了Zeiss的毒,我的Zeiss G鏡頭拍出來的照片,外行人都說讚,即使是陰天表現仍然出色.如果bokeh也很美,那就太讚了.

我對選擇機身的想法是買一台夠堅固耐用的,functions夠強的(但不是features最多的),可以用很久.這在底片機成立,但是在DSLR時代,應該也成立(我是只對針對我),因為已經不是小孩子,說買就買.Nikon D200已經很夠用了.除非哪天他掛掉.不然以我們都是業餘的身分來說,像素再高也是多餘的.

至於鏡頭,應該也是受到以前的影響.Film時代,ISO都是固定的,鏡頭最大光圈如果不夠大,真是會氣死人.隨然可增感,但除非整捲File都增感,但是這還不是普通麻煩.雖然現在的dslr,可以隨機將iso調高,但是有大光圈鏡頭,總是非常有利.

我能接受的大概是f/4,比這個小,我看上的機會就很低.

當然現在也會考慮c/p值,像Zeiss最近初的ZF 100/2 macro,就是天價,簡直不敢高攀.我從來沒有看過其他廠商出過100 macro但光圈卻高達f/2.而且還只是1:2,說真的,不如買Voigtlander.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對定焦鏡來說 f/4 大概也是我能接受的底限了,變焦鏡則可以稍為再降個一級。

不過我選擇變焦鏡時,有個壞習慣,我喜歡恆定光圈的設計,同樣焦段的鏡頭,只要有恆定光圈的設計,我大概都很難免疫。所以以前的 Nikkor 70-210 和現在的 KM α mount 的 70-210 都是 f/4 的鏡頭。

至於機身的選擇,我倒是和你的看法稍有不同。並不是說我一定會一直買新的機身,只是說我會覺得選擇鏡頭會比選擇機身更重要。

Michael

Edward Lin 提到...

中意F/4以上,底線F/5.6。

變焦鏡能恆定光圈最好,但是有些焦段可能就唯一這麼一支,品質好我會考慮買。想買一支超廣角的變焦鏡,可能也不選Nikon,應該是3rd party挑一支吧。

至於機身,應該這麼說,現在已經拼到即使是入門機,都有相當水準了。和以前底片機的時代,真的不可同日而語。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>>想買一支超廣角的變焦鏡,可能也不選Nikon,應該是3rd party挑一支吧。

我也想買 :( 可是要先存錢。KM 和現在的 SONY 都有一顆 11-18/4.5-5.6 的鏡頭。所以...

>>至於機身,應該這麼說,現在已經拼到即使是入門機,都有相當水準了。和以前底片機的時代,真的不可同日而語。

就規格上來說,所謂的入門機、準專業機或是專業機,其實差別都不太大了。我覺得主要的差別應該是在所謂的可靠度。而且以現在的數位技術來看,很多為專業機所開發的技術都會下放到較次一等級的機身上。

所以其實要考慮的是您覺得那一個〝系統〞用起來順手,或是你是否特別鍾愛那個〝系統〞。除非您不買週邊設備,不然鏡頭、閃燈的費用,絕對遠高於機身。可是說真的,我還真沒看過只買 DSLR 而不買鏡頭的人。

Michael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剛剛在 Mobile01 看到一篇調查<請按我看原文>。看起來在等菜頭 16-80 的人還蠻多的。等這隻鏡頭出來後,想擁有她的人不只銀子要多,而且可能也不好買。

Michael Lin 提到...

剛剛在 MFC 上,看到一篇都是用 18-70/3.5-5.6 這顆鏡頭所拍的貼圖區,結果又被毒到了。這隻鏡頭的表現實在是不錯。看來要好好考慮一下了,或許不一定要等菜頭了,把錢省下來再補隻超廣角的鏡頭吧。